锡林郭勒旅游切换城市

㕵㕵㕵 6人已点评  查看地图

东乌珠穆沁旗简介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东接通辽市的霍林河市、扎鲁特旗和兴安盟的科右中旗、科右前旗,南邻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西连阿巴嘎旗,北邻蒙古国,国境线长527.6公里。全旗土地面积为4732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07万,其中:常住人口5.44万,占77%,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为4.56万,占总人口的64.5%。全旗下辖2个镇,12个牧业苏木和一个国有林场,境内驻有乌拉盖农牧业综合开发区。乌里雅斯太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3.3万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位于乌里雅斯太镇以北68公里处,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蒙古国毕其格口岸相对应,是我旗乃至周边地区向北开放的门户。
  东乌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东胡、澹褴游牧部落便在此活动。秦始皇时期,乌恒、鲜卑族在此居住,隋唐时代东突厥曾活动于此,辽代为上京道乌古迪烈统军司所辖,额吉淖尔盐池辽代时已被人类开发利用,称大盐泺(广济湖),金代设置临潢府路庆州大盐泺群牧司,元代属岭北行省济南王所部管辖。清初设乌珠穆沁右旗,1949年归东部联合旗,1956年设东乌珠穆沁旗建制。长期的历史演变,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物产,为东乌旗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我旗各族人民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工作全局,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特色经济为主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生态立旗,牧业强旗,工业富旗,科教兴旗,依法治旗”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着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畜牧业产业化战略,特别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畜牧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开创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新的局面,使我旗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2003年,我旗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速达17.2%,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财政收入达4345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000元和5610元。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畜牧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389万头(只),当年出栏牲畜182万头(只),创历史最高记录。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实现工业增加值29581万元,占全旗GDP的29.1%。以上成就的取得,为我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畜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旗旗委、政府党政领导班子,把畜牧业工作摆在全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民族政策,采取对牧区政策倾斜措施,建立了国家支持、地方配套、牧民自筹、信贷支持等多渠道筹资机制,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开创了畜牧业和牧区工作的新局面,为发展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旗下大力气调整畜群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实施“品种优化工程”,突出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突出发展西门塔尔牛,提高个体产出水平,群体生产性能和效益水平。扩建了乌珠穆沁羊和乌珠穆沁白绒山羊原种基地,提高了牛的良改化水平和小畜良种选育水平。乌羊良种化比重达到了85.3%,绒山羊良种化比重达到了82.2%,基本实现了种公畜纯种化目标,使基础母畜比重达到了70.7%。在建立适应“多产出、多出栏、快周转、高效益”的商品化生产要求的畜群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为了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以实施围封转移战略为中心,整合农牧业生产建设项目,大力推进草场围栏化,并在围栏化的基础上全力实施春季休牧、夏季轮牧和围封禁牧,开展灭蝗灭鼠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植被恢复建设,飞播造林种草,制定了打草场轮刈管理方法,并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安排草场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城镇郊区建立生态移民村,改善生产和生存条件,使草原得以恢复永续利用。
二、工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旗的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我旗人民政府把发展工业经济,加快资源转化作为对国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初步建立起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产品加工、矿产品开发、造纸、能源为支柱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特色工业经济结构体系,我旗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达到40户。这些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使我旗丰富的资源与内地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培育出了象淀花浆板厂、朝不楞多金属矿等产值超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2003年,全旗实现了工业总产值5.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亿元。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是依托优势资源,借助大项目拉动,迅速提高工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旗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依托丰富矿藏资源和畜产品资源,抓住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原材料日趋短缺的机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推进工业经济提速、提质、增效,促进城镇工业建设发展进程。把项目做大做优做强,积极培育并壮大金属矿采选冶炼、煤电、石油、畜产品加工、盐硝化公、饲料加工、造纸七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打造矿业之都、能源基地、肉业之王,确立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到2007年,全旗现价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8亿元,创利税1.6亿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镇建设方面,注重了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了城镇的服务功能,建设适宜人居、适合创业、便于休闲、特色鲜明的现代环保型卫星城镇。重点建设乌里雅斯太镇,发挥其中心辐射作用,并筹划在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建镇,为繁荣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提供广阔的平台。乌里雅斯太镇要强化规划管理,突出草原特色,民族特色,搞好城镇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拓宽城镇道路,加快路网改造,供热,改水和排污水工程,住宅小区建设及大型专业市场建设,逐步消灭小烟囱,创造优美整洁的环保的生活工作环境。
  经过几年努力,我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5亿元,着力实施了省道101线阿尔善至霍林河公路建设工程、旗县通油路工程、农网改造工程、城网改造工程、光缆通讯工程、乌里雅斯太镇道路网改造和排污水工程、主街道的修缮工程等一大批城镇设施建设工程,累计竣工黑色路面总里程769公里,架设或改造输电线路420公路,新增程控电话12248部、移动电话万余部。全旗有5个苏木实现了光缆通讯,其余苏木(镇)实现了ETS通讯,乌里雅斯太镇开通了网络微波传输和移动通讯业务,形成立体通讯,广大牧区大部分牧户采用了风光互补发电方式,解决生活用电问题。新建扩建乌镇油路16公里,硬化路面1.4万平方米,建设排污管线13.9公里,支管线15.8公里,2×12兆瓦机组热电联产项目启动设施,竣工各种商业用房5.1万平方米。把乌里雅斯太镇建设成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搞好投资环境建设,营造北开南联,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
四、口岸及边境贸易
  我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于一九九二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一类开放陆路口岸。多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地方先后投资2700万元,兴建了联检配套设施。完成了进出口通道、输电工程、通暖、通讯设施、自来水工程以及办公生活综合楼,口岸至乌里雅斯太镇68公里柏油路已建成通车,现已实现了“六通”。通关速度明显提高,基本具备了常年开关的条件。
  推进经贸合作是中国对蒙古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成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直接投资国,双方在畜牧业、农业、采矿、服装加工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我国继续向蒙古国提供援助,改善边境贸易环境,鼓励扩大对蒙贸易,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蒙古投资,因此把矿产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这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蒙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进出口通道是制约其资源开发和各项建设的关键,经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通锡张铁路与我国内地,特别是天津港相连是蒙古东部省份产品出口和物资进出口的最便捷通道。东乌旗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把其进口的矿产品经粗、细加工后转内地,也使之成为可行和发展的必然。我们要抓住国家重视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现实,借助蒙古国拥有的丰富地下矿产、石油资源、木材和畜产品资源优势,发挥口岸优势,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与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联手打造口岸经济贸易区。我旗将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口岸,担负起推动区域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任,口岸设施达到3—5万人规模。年通关量达到10万人次,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亿美元。全力推进口岸办公、商贸服务设施建设,把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建设成为继满洲里、二连之后第三条欧亚大陆桥头堡。
五、文化及旅游业
  近年来,我旗以草原特色旅游业为重点,正在打造第三产业的全面升级。已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联系,规划设计旅游线路,主要以乌珠穆沁民俗特色游、草原生态游、跨境旅游等,加快景区、景点的建设,搞好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和促销。积极发展公司+牧户的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文体娱乐业的产业化进程,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旅游设施建设。响应“打造文化大区”的号召,繁荣民族体育事业,培养乡土人才,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打造博克、蒙古长调、蒙古族服饰等文化精品,建设乌珠穆沁民俗馆,并积极与蒙古国进行文化领域方面交流,逐步提高旅游业的规模和档次,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增强草原特色旅游的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把旅游业作为我旗对外交流、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载体,提高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抓出成果和效益。
  每当提及东乌旗,在人们的印象中多半停留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历史画面上,而对她丰富的内涵的文化底蕴和她正向现代化挺进的姿容了解甚少。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啻是一大憾事,为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同外部世界的双向了解,向外部世界坦开胸怀,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向全世界介绍我旗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文明,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纯朴的各族人民群众,以及瑰丽多姿的山河景观,异彩粉呈的民风民俗,揭示我旗现代化建设前景,增强我们对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土地价值深刻了解,增强我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我们正在向世界各地朋友推开门窗,让他们洞悉这片神奇的膏腴之地,以增长亲近眷恋之情感,进而萌发到此一展身手,同这里各族人民联袂创业之热忱。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旗将按照“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抓转变、抓调整、抓开放,夯实一产、壮大二产、加快三产,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以工业经济、口岸贸易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努力使国民经济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把东乌珠穆沁旗建设成内蒙古东部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向北开放的窗口、区域经济的支撑点。这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热土,我们愿让大家认识和了解东乌旗的历史和现在,更要关注她的未来。欢迎到草原来,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富饶的乌珠穆沁大草原。

东乌珠穆沁旗美食

·马奶酒 ·奶茶 ·乌珠穆沁羊 ·“红色食品” ·“白色食品”

东乌珠穆沁旗特产

· 乌珠穆沁绒山羊 · 乌珠穆沁肥尾羊 · 乌珠穆沁牛 · 乌珠穆沁马

东乌珠穆沁旗旅游特色

东浩齐特王爷庙 东浩齐特王爷庙位于巴彦乌拉镇西南45公里处吉林郭勒镇境内。东浩齐特王爷庙距今已有300年历史,是由浩齐特王爷从西藏取经兴建,落成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成吉思汗瞭望山 成吉思汗瞭望山位于巴彦乌拉镇西南20公里处,距锡西公路10公里左右。该景区是以成吉思汗美丽的传说命名的。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牧草长势良好,高度达50厘米,属草甸草原。 蒙古汗城 该景区位于锡林浩特市至林西公路沿线,距巴彦乌拉镇以南15公里处,交通便利。蒙古汗城现已成为国家AA景点,共有大小蒙古包100多项。 哈布其盖漂流度假村 位于西乌旗巴彦乌拉镇北8公里处,地处乌珠穆沁沙地主体—嘎亥额勒苏沙带腹地,总面积7.3万亩。旅游区内红色的小木屋,长达1小时的漂流活动,让你在沙海疏林中,远离喧嚣的都市。
锡林郭勒旅游:
阿巴嘎旗旅游 东乌珠穆沁旗旅游 多伦县旅游 二连浩特市旅游 苏尼特右旗旅游 苏尼特左旗旅游 太仆寺旗旅游 西乌珠穆沁旗旅游 锡林浩特市旅游 镶黄旗旅游 正蓝旗旅游 正镶白旗旅游 锡林浩特旅游